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及相关产业推广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研究
义佳钊,刘婷,马佳宇2023-08-31
字号:AAA
“寻源溯流·青春助航”调研寻访团通过对村民进行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来了解乡村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红色精神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一、实践背景

(一)时代背景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

“征途漫漫从头越,奋楫扬帆向未来。”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新征程充满光荣和梦想,也面临风高浪急的考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 红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其中,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许许多多红色文化产业得到发展。实现了文化“软实力”渐成经济“硬实力”的转变。

(二)项目背景

1.地域性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在社群化和部落化趋势盛行的今天,围绕长征精神和以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命名的传统革命精神的弘扬与传播实践,需要在新时代得到强化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得到丰富、补充与发展范村政府把握特色红色产业文化,发扬“民兵精神”。将遗址修复和建设红色基地作为经济建设发展的重心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刻缅怀民兵先烈、弘扬民兵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处,范村镇党委、政府在原纪念馆、纪念碑旧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布置,打造了专门以民兵为主题的纪念馆,持续提升了“范村民兵”历史和文化影响力。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长途提供发展的新思路。

2. 高校助力驻地周边经济发展大学和区域实现要高质量发展,要相互帮扶。高校的存在是城市的一种力量,是对城市最好的支持。大学和区域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过程。校地之间需要相互联通,相互沟通,大学才能深知地方的需求,地方才能了解高校人才的智力支持。因此打通社会区域和大学的通道非常重要。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积极对接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的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形成高校助力周边地域经济发展良好运行产业链条。

二、调研目标方法及调研点介绍

(一)调研目标

1.“寻源溯流·青春助航”调研寻访团通过对村民进行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乡村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红色精神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更深入了解近些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下乡村的发展情况,同时针对乡村现如今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2.调研寻访团成员共同前往太谷区范村镇民兵纪念馆,开展党史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共产党人发展范村艰苦奋斗历程及太行精神、民兵精神的内涵意义,并对伟大精神进行学习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太谷特色民兵文化、传承好光耀千秋的振兴精神,并深度剖析太谷范村红色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我校商科教育成果,发挥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振兴乡村经济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案,也寻访团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商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二)调研方法

1、访问调查

团队成员通过与街头村民并走访村民家中进行口头交谈,切实深入村民生活,了解乡村真实状况。并走进范村镇乡村特色发展产业区,对产业负责人进行沟通问询。更加深入明确特色产业园区的

2、实地访谈法

团队成员们分别对当地的村委干部居民进行了访谈,近距离、直接地了解范村民兵艰苦奋斗的历程,深刻体悟范村村民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发展的决心与努力。当地工作人员从不同角度对范村镇振兴情况以及民兵精神的形成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阐述,同时团队成员到达范村民兵纪念馆进行实地观摩,通过展出文物以及与讲解员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更加直观的感受范村民兵精神。

3、文献分析法

通过公众号和网络收集一些资料进行研究确定本次调研的内涵意义研究的主题与方向。团队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文献的收集、查阅;将收集到的文献系统化。总结乡村发展的规律,探明研究对象的性质、整体现状、相关政策及发展方向,在深入范村镇调研点之前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等。

(三)调研点介绍

传承民兵精神范村村民艰苦奋斗共赴复兴路。“寻源溯流·青春助航”调研寻访团来到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范村镇走访范村红色文化遗址。沉浸式体验范村红色文化内涵,重点掌握范村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推动和发展。并充分利用我校商科教育思维,为本次三下乡红色资源发展提供新思路。

三、范村镇红色文化产业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范村镇主要经济产业情况

范村镇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结合当地山地丘陵地貌首创了“旱垣温室”,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三晋旱坦温室第一镇”。一直以来,范村镇党委、政府坚持绘好设施农业“一张图”,把大棚种植作为带领群众致富、推动镇域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部署发展,形成了闫村、象谷村、等一批设施农业强村。范村镇坚持“三个一”工作思路,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便民服务载体等方面多重发力,为群众打造更加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并圆满完成了1604户3428人的脱贫任务,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范村镇红色文化资源及相关产业建设情况

1. 范村镇的红色文化资源仅仅得到初步地开发与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得到善。地理位置占有优势,范村自古便是交通枢纽重镇。范村镇红色旅游资源管理者缺乏相关经验,范村重山有日伪军修建的十二座“梅花型”碉堡群、地道、战壕及驻军门楼遗址,依稀可见当年战争的痕迹。范村镇将继续实施范村民兵红色教育基地工程、以及范村红色文物的修复工作亟待完成。

2. 范村镇红色文化资源尚未形成产业链,并且范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宣发力度不够,许多当地人对于范村的红色旅游仍存在刻板影响,而外地人对于范村红色文化并不了解。

(三)范村镇红色文化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现状

范村镇利用自身独特的的民兵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民兵红色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范村镇吸引了一批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启航发展。同时,范村镇逐步开展进相关产业研发,如红色文化衍生品制造、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等,进一步拓宽了产业链条,但尚未形成体系。

四、范村镇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红色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不对等

运用好红色资源,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大命题。范村镇红色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一些红色遗址遗迹尚未开发修复、缺乏对红色资源的统筹规划、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欠缺。红色资源同质化严重,缺少特色开发,整体水平偏低并且范村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齐全。对于范村民兵红色故事、红色照片、红色文物的整合存在欠缺。没有较好地把握新时代红色资源的脉搏,存在信息差异,发展较为滞后。

(二)没有形成完善的红色文化产业链

范村镇红色资源范村镇红色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完善与整合。以范村民兵纪念馆为例,场馆内陈设内容较为单一。对于范村民兵文化的衍生产业开发内容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划。红色产业信息与资源较为零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红色文化产业链。

(三)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缺乏各类支持

范村镇自古以来是闻名遐迩的商业重镇,乡镇企业主要以玻璃器皿、纸箱加工和制锹为主,并重点扶持了传统优势产业——制锹业,发展了新兴企业——红枣加工企业,主要经济中心在大棚养殖业。因此,乡镇本土产业并未对旅游业发展推波助澜。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旅游产业提供助力。当地乡村发展中心仍在农业,对于旅游业开发项目重视不够。

五、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及相关产业推广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实现有序协同发展

1. 范村特有的红色历史资源提供乡村建设动力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意义价值,构建特色红色文化振兴之桥要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利用红色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村庄的绿色发展的方向不偏离。美丽村庄的美丽既体现在丰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更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擦亮美丽村庄的红色底色,在推动村庄唤醒红色记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的同时,要将绿色发展贯穿其中,推动构建“产业新+生态美”的新格局。并大力推动村庄红色资源的利用和转化,加快产业融合升级,兴盛产业,带富百姓

2. 范村政府要以红色名村的资源为契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自身的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在弘扬红色传统中转化机遇,贡献智慧,守正创新

(二)推动宣传形式创新,实现资源信息对称

1. 全方位宣传,积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新型融媒体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广大村民所处之地是无数革命前辈奋斗的地方,他们生活的村庄是蕴含着伟大革命精神的村庄。因此,广大村民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红”字引路,挖掘红色故事,宣扬红色人物事迹,自觉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做乡村振兴的担当者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2. 抓紧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微博等平台以vlog、plog等形式进行宣发,切身实际地去阐释、传播和弘扬。

3. 对旧址的原状陈列进行不断丰富提升,注重展览传播充分把握展览的主题及展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围绕展览主题,通过历史细节的展示,使文字叙事、图片叙事和文物叙事融为一体。以“情感”为纽带,使展览成为策展人与观众沟通、对话的媒介。引入新媒体技术,增加展览品质增强展陈互动性,扩展叙事空间,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融入感、代入感,使其在升华纪念情绪的同时,进入人、物、精神合一的境界

(三)相关单位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条闭环

1. 范村打造“红色文化+精准脱贫”的特色乡村振兴品牌,形成具有村庄特色的发展之路。以红色为底色,筑牢红色之基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融入乡村文旅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文旅为指引,不断完善整合范村红色基地建设,发展相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形成范村特色民兵产业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人流,拉动村庄各项周边服务业的发展和兴盛,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打造范村民兵红色旅游IP文化。

2. 拓展合作交流平台,建立起红色教育基地与学校、党政机关、城乡社区和社会企业的共建共享机制,合作开展队伍建设、培训资源开发和培训形式创新,使红色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培育的生动课堂。

3. 开发符合新时代价值体系又极具范村地域特色且富含创意的红色文创。要求文创能以文化+创意的方法赋予范村红色文创新的价值,可以展现出设计感和历史感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制作产品,通过市场调研等形式明确消费者需求,提高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组建开发团队借用新媒体推出新的营销方式,结合文化旅游,打开文创的市场。

六、结束语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通过本次三下乡调研寻访活动,我们了解到:范村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再坚持本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坚持对于农业大棚的开发与利用,为范村镇发展积累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同时抓好乡村振兴的“铸魂”工作,做好时代变革更新发展的掌舵者。积极开发第三产业,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摆到桌面上。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更好的开发利用之路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支持。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大课题,把握红色文化资源就要深度挖掘其中内涵。在其内涵基础上才能更好助推乡村发展,同时要结合本土特色做好统筹规划,“红”带富,绘制“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蓝图。

参考文献

[1] 琳琳,太谷区国防教育基地——范村民兵红色教育基地.晋中日报, 2021.

[2] 赵月枝沙连,地方红色文化的当代意义.红旗文稿2019.

[3] 《求是》杂志编辑部,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求是》2023

[4] 张玉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学习时报,2023

[5] 邓凌月,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经济日报,2020

[6] 胡耀南,善以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广西日报,2021


[指导教师:孙希梁]
[责任编辑:苏兰]
“寻源溯流·青春助航”调研寻访团通过对村民进行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来了解乡村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红色精神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