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威信来说,扎西红色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及不可替代性的功能。对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不仅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减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云南省威信县扎西镇为例,通过探讨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发的重要性,阐述扎西红色文化的历史存在与资源特点,对当地红色资源进开发进行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威信县扎西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进行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进大学生艰告奋斗意识,结合自己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基层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尤其是到艰苦的革命老区传承红色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2022年暑假,笔者团队以“踏寻红色足迹,做助力红色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为主题,横跨1096公里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以走访、访谈、参与式观察结合问卷的方式开展了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扎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以分组和集体讨论的形式,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资源,通过调研,笔者得知对于威信县扎西镇来说,红色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与其他红色革命老区或地区相比,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扎西红色文化资源既有中国红色文化的特质,又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极大经济开发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功能,在今天发展文化产业中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实施乡村战略的过程中亟需通过事业和产业的运作来振兴和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只有产业兴旺,人民才能生活富裕,因此在实施乡村战略的过程中亟需通过事业和产业的运作来振兴和发展。《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为让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有自身独特印记,就需要红色文化彰显自身“个性”,形成强力竞争品牌,以红色文化资源强化自身特质,增强吸引力。红色文化传承者往往是当地人,作为红色文化传播者除了肩负振兴文化大任外,还应合理的拓展产业外延,让更多人在当地能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安置,靠自己“吃饱饭”,让当地人成为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代言人,讲好家乡故事、红色故事、中国故事。同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益于更好的规范管理红色文化遗产。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产业融合巩固减贫成果的作用。同时,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承,继承传播红色基因的有效途径。
当下,为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抗风险能力,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发展区域经济,扎西当地以“红色文化+旅游”的形式予以展示和传播,是红色文化传承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绝佳契机。让红色文化成为发展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是当地乡村振兴产业的主要模式,因此,本文将威信县扎西红色文化置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结合笔者专业,通过深入挖掘扎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相关的思考。
二、扎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调研中笔者了解到扎西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多达100余处,其中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处,为更加清晰的了解扎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笔者采用走访、深度访谈及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扎西红色文化资源禀赋高,开发也有一定的规模,扎西镇主要以扎西老街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扎西会议会址、扎西烈士陵园、扎西红色文化广场、扎西老街等景点,距离扎西镇40多公里还有水田寨花房子会议遗址、红军从四川踏入云南的起点水田关口坳、20多公里的大河滩庄子上会议遗址、红军涉险进入威信的两合岩天堑等兼具历史遗迹及自然景观。
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方面,由当地政府主导,2020年,引进大慈集团打造扎西红色小镇旅游景区,据扎西红色小镇管理人员介绍,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主要依托于当地的红色旅游,以位于扎西镇的扎西红色小镇作为中心,以参观学习、仪式教育为主要的研学形式。打电话提前和管理方进行预约就可以安排相关的旅游及研学活动。而在对云南扎西干部学院的访谈中得知,扎西干部学院以“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办学宗旨,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为主。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充分挖掘“扎西会议”会址、红军长征革命遗址、红军街、“乌蒙山回旋战”旧址等红色资源,综合采取现场教学、实践教学、激情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讲好“扎西会议”故事,为党员干部“润心铸魂”。
走访中笔者看到扎西烈士陵园位于扎西红色小镇的最高处,陵园座北向南,从门口进去,正大门上嵌刻有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高治国题写的“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八个大字,是为缅怀中央红军长征集结扎西、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及云南游击支队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纪念设施。扎西会议纪念馆始建于1976年,纪念馆根据扎西会议相关史实建立了展厅,馆内收藏着红军遗物110余件,游客可在解说员的引导下进行参观学习。沿扎西会议纪念馆一侧的石梯步行5分钟就到了扎西会议会址,会址由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所组成。从禹王宫出来就是展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川南民居建筑的扎西老街。据当地人说,明末清初,这条老街是镇雄通往四川的一条要道。
谈到当年红军到威信扎西的情景,李奶奶告诉笔者,那是一个很冷的早上,一大早起来,发现老街青石板路上密密麻麻睡着一群不扰民的“叫花子兵”,后来听家里长辈说“那就是红军”,至今当地人们还会唱《二月红军到扎西》的民谣,“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在走访水田寨花房子会议遗址时,管理人员[]告诉笔者,附近的湾子苗寨是当地的一个苗族村落,很多研学和红色教育活动在那里开展,自己去讲过很多次红色故事,当年红军过扎西,自己爷爷不仅给红军送去了吃食,还跟着红军一起搭浮桥。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随军西行见闻录》有这样一段记载“红军由土城、太平渡二镇架浮桥渡过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前进,此即由贵州而入四川省矣、以后经川黔边沿赤水河上游西走,经过许多小路。为红军西行以来湘黔两省从未经过之小路,尤以两河隘(两合岩)为最险要。
由两河隘进威信县为三十里,两边削壁中有水沟,一边山崖上凿一人行道而通过。只要道路破坏五尺,军队即无法通过。历尽无数困难,而到达云南之威信县(旧名扎西,在滇黔边)。部队达到威信之时,正系旧历正月初三,即在该县休息一天,但气候严寒,夜间降雪。”文字记录的便是两合岩天堑,是集革命遗址、自然景观和文物为一体的景点,是当地开发体验项目“重走长征路”的必经路段,也是夏季当地人们纳凉的好去处之一。走访大河滩庄子上会议遗址、杨家寨中央红军卫生部驻地时,笔者看到这两处遗址即将扩建完毕。
从笔者对旅游者发放的“威信扎西红色旅游调查问卷”来看:发放的300份问卷收取有效问卷251份,其中10—25岁区间的人群较多,占34%,多为青年学生;26—41岁、42—58岁、59岁以上区间人群分别占9%、25%、32%;由此表明,进行红色旅游的人群分布集中于青年学生和老年群体。
在对于当地人和游客了解革命历史的方式途径调研中,数据显示多以旅游参观,学习红色文化为主。关于旅游纪念品的购买情况来看,95%的受访者表示外出旅游要购买纪念品,但表明特色纪念品需要吸引力强与识别度高,有77.5%的游客都愿意去体验红色旅游文化,并且对重走长征路景区、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水田寨花房子会议遗址、两合岩等几个红色文化资源喜爱度较高。部分游客认为对于红色旅游景点还需要具备怀旧电影展播或者情景剧演绎以及体验式教学等特色。在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因素来看,集中体现为游客们希望通过探寻红色文化资源及旅游的形式来体验铭记过往艰苦的历史时刻,以此激励自己及身边的人,同时体验特色地域文化。
综上所述,威信县扎西镇红色文化厚重,红色文化资源存量丰富、形态多样,不少红色文化资源兼具人文、历史和自然等特点,红色文化的地方性、民族性特色鲜明,其兼容性、伴生性特征明显。
三、对扎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
在党和国家、云南省政府及当地政府的主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对于扎西红色资源的开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政府主导成效明显。扎西的红色文化资源记录着重要历史节点中的一个个空间,因此在资源开发中既要注重再现当时那些红色文化场域的特点,也要重视红色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这些重要的符号将成为我们未来认知和习得的重要资源。在政府主导下,笔者看到不少空间和场域得以呈现,而笔者结合专业知识,重视其价值符号的利用。
(一)数字经济助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笔者结合自身专业思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根据当地政府在“十四五”期间的规划,拟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结合互联网+,以电商的形式搭建“红色农文旅”APP平台,连接消费者、商家、农户、投资者等主体。
在APP上设置“视文化”模块,通过网上红色展馆宣传推介扎西红色文化相关的革命遗址、纪念馆,同时开设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的红色文化、大美风光、幸福生活等主题直播分享以及游扎西的心得体会;在“红旅通”模块,提供旅游相关的景区导览、精品线路、食住行、研学等服务;在“融创艺”模块展示和更新红色文旅融合创意产业,如出售红色文创产品、以红色、区域特色为主的体验式艺术坊,展示并为游客提供当地苗族蜡染、汉族黄粑等工艺制作,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创业者和消费者;在“绿乡村”模块对当地绿色农产品实现展示、制作、销售、电商带货一体化服务,农户可以在平台上一边宣传一边带货,消费者也可在平台上查询或者预订绿色农产品采摘、种植、体验等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的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方式催生红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二)构建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红色视觉形象及文化旅游品牌
团队从红色文化内容研究、独特化创造、创意、凝练、功能拓展、设计制作等方面拟进行对扎西旅游形象进行优化及丰富文化旅游衍生品。以下是团队设计制作的一些作品。
1、邮票:以扎西红色文化物质的部分为设计元素,围绕扎西会议旧址、庄子上会议会址、扎西会议纪念馆等遗址,以邮票为载体对扎西红色文化进行生动阐释和展示,以此来引发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2、扇子:在材质上采用宣纸,扇骨采用仿乌木,设计中以相关遗址建筑、自然风光等元素,突出川南民居建筑的特色。
3、书签:该系列书签图案选取了扎西红色文化具有标志性的四处建筑,设计中以建筑轮廓为书签形状,以书签的形式宣传红色精神,让人们在阅读时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书签选取铜版纸印刷,为了便于消费者使用,增加了穗禾的设计。
4、笔记本:笔记本在材质上采用绒面材质,文字以胡耀邦同志书写的“扎西”二字,采
用烫金工艺,运用了磁吸扣的设计,颜色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红”。
5、手机壳:在材料选择上采取了软硅胶材质,同时运用了防滑设计、全包保护、镜头保护等设计。在内容选择采用了与扎西红色文化相关的图案与文字。
6、咖啡杯:采用黄白2种主要颜色,在片选择上采用了扎西会议会址的图案,以简单的配色烘托出扎西会议会址这个主要元素。
7、明信片:该套明信片正面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扎西红色遗址进行创作,包含了板绘、速写、马克笔表现等手法。背面图案是一朵蒲公英,寓意像蒲公英一样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表现出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
8、宣传册:在视觉设计中,利用艺术设计技巧,将自然景观、遗迹、历史事件、人物等要素进行融合,通过画册带领大家回到扎西那些峥嵘岁月中,了解、认识扎西红色文化。
下一阶段,笔者团队拟将相关旅游衍生产品将从“平面”不断拓展设计开发“立体”文创系列作品,同时为相关产业产品与服务进行一体化设计。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建立销售渠道,并结合线下红色文化体验店进行推广销售文创,推出各种红色文化主题文创产品专属订制业务。
结论:
地处云贵川交接之处的威信扎西,是边疆民族地区的红色革命老区之一,在这里,红色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交融传承。孕育于这片土壤中的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对于扩展当地产业的层次、丰富产业的内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适度挖掘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与现有的其他产业融合,不仅扩展了其他产业的内容,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路径,促进当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巩固减贫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通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整合和融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提高当地人的参与度,增强当地的“造血”功能,让当地人切实感受文化自信的同时,更加深了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切实感受到红色文化与产业交融所带来的效益,不仅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融,对其他相似的地区也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当地居民的深度交流中,热情、侃侃而谈是给笔者最直观的感受,尤其是谈及与红军相关的史实和故事时,无论老少都表现得激动不已,争相给笔者讲述着他们熟悉而自豪的事迹。笔者不禁感慨,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就是当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强大精神动力。做为青年一代,不仅需要学习好专业知识,更应该在实践中发挥自己专业优势进行更多的思考,服务红色老区人民,争做新时期“学红一代”。
由于田野调查的时间较短,笔者所观察到的案例和收集到的资料有限,如有遗漏和不准确之处,还请方家指正。此次田野调查,在此笔者及团队对相关报道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