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基层团支部作为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有效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格局下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意义。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团建,是新时代高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政治要求,有利于高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推动共青团改革走深走实。为此,本文提出在“大思政”格局下以党建为引领,工作品牌化为思路,探究高校品牌化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实践研究。
关键词:大思政;党建引领;团支部;活力提升
一、“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价值意蕴
(一)“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有效载体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明了高校共青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团支部是团组织联系、引领、团结青年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共青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有效载体。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提升可以加强团支部凝聚力,提升创造力,增强团支部战斗力,营造健康积极地团支部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团支部教育团员的职能,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主动自觉地将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大思政”格局和战略中,是高校团支部提升活力开展工作的首要原则。
(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必然性
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提升是以“提升组织的运行活力,提升工作的开展活力,提升团员的参与活力”为目标来开展实践,着力破解高校基层团支部缺乏活力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截止目前知网数据检索,有关“团支部活力”的文献仅有146篇。学者们普遍认为高校可以从“班团一体化”建设、制度建设、团干队伍建设、项目化活动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不断提升团员青年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势在必行。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意义
一个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就代表着一个团组织的向心力,有效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就等于筑牢其在高校中的组织根基,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活力,要不断加强改进和鼓励高校基层团支部创新式开展工作,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满足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质、创新创业能力、技能发展、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普遍需求,提升高校共青团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实现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实效,并适应高校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品牌化实施路径
充分发挥“大思政”格局下基层团支部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以党建为引领,以工作品牌化为思路,以提升活力为目标,不断焕发出党团共建的新活力。
(一)从“大思政”格局的主体性出发,党建带团建,核心在“党”
“大思政”格局的主体是高校党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格局,用党的指导思想和最新理论成果来教育影响团员青年。同时,作为抓好高校各项事业的根本,党建工作可以提升学校各部门、各基层党支部、团支部的凝聚力。为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认识“大思政”格局下,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共青团员提高对党建重要性的认知理解,每一名党员和团员都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做到思想重视、行动自觉,个人政治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使党建成为领导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坚强核心。
(二)从党建工作的实践性出发,党建带团建,关键在“带”
党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实践是我党鲜明的品格,是我党在不同时期从经验中总结出的优秀传统。党建带团建的“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党员教育“带”领团员教育,通过加强团员学习教育,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激励青年,勇担使命。第二个层次是以党支部品牌“带”动团支部活动,筹划团支部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建设,丰富团支部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使团支部开展的活动成为党建的抓手深入到每一名共青团员的生活学习中,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
(三)从“大思政”格局的机制构建角度衡量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在于“建”
党建带团建,其目标还是在于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是对团支部中团员思想的引领,这就要深刻把握好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内涵,通过“建”,形成一套工作责任机制,系统谋划、组织协调、落实推进各项工作,解决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出现的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从制度机制层面推动“大思政”格局的目标任务落实。为此,加强党团组织的紧密联系,以工作品牌化为思路,共建长期性党团组织,调动党团组织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发挥党团组织活动统筹协调功能,合理利用资源,联合开展活动;尤其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以党建为引领,指导团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师生建立稳定性长效机制,激发学生在理论学习,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中的创造性。
三、“大思政”格局下党建引领品牌化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党史教育是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氛围和育人生态之中,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赓续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和伟大成就警示、激励、启迪、教育高校学子,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主动将百年党史的伟大力量融入“大思政”教育格局中,将党史教育融入到基层团支部,根植于团组织生活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党史教育背景下,以河北北方学院为试点,创建“星火”品牌团支部。从团支部建设整体性上、结构性上、层次性上,开放性上扎实“星火”实践路径,有效引导大学生以学促思、以学促行、以学促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扎实推进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团支部活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守初心,“星”学习之火
以季度开展理论知识竞赛,从团支部建设整体上扎实推进“星”学习之火。新形势下,坚信“青年梦”托起“中国梦”,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来开展,静下心,坐下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例如,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等相关学习材料,多思多想。通过一季度一举行理论知识竞赛,提升理论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有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将个人思想实际与工作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寻找榜样力量,找差距,“星”修养之火
以学期开展榜样故事堂,从团支部建设结构上扎实推进“星”修养之火。从中国传统文化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把“德”放在首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善于发现周围的美,要能从细微之处感受爱,从优秀的人身上感受道德风范。通过每学期末开展榜样故事堂,分享一个个真实的榜样故事,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在不断自身内省中将道德修为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并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共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三)扎实专业基础,担使命,“星”能力之火
以月开展专业笔记大比拼,从团支部建设层次上扎实推进“星”能力之火。提升自我本领的首要途径取决于自身的勤奋学习与积极实践。青年学生必须要从自身起,增强主动性,扎实专业基础,练就过硬本领。多阅读,多聆听,多发问,多记录,多思考,学习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特长,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本领。以月开展专业笔记大比拼,营造了“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从而巩固了团支部成员学习效果,查漏补缺,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善做好人好事,抓落实,“星”服务之火
以学年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从团支部建设开放性上扎实推进“星”服务之火。新时代的团员应弘扬助人为乐的美德,具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使命和责任担当。通过开展学年团支部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树立专业服务理念,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通过志愿服务丰富了班团活动内涵和大学生教育形式,提升了理论学习吸引力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从思想上引领大学生积极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使团支部同学更加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在各个方面迸发出更大激情。
四、结束语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截止目前,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团建,以工作品牌化为思路,探究高校品牌化基层团支部组织活力的提升依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要以提升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思政”格局下,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于潜池,杨肖,尹士林.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20(16):50-53.
[2]李金发,赵凯博,兰涵旗.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梳理与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42-43+54.
基金项目:河北北方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立项课题(S202103)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0条)
查看更多评论 已显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