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活动风采
众谈:《论语》中的君子观
原创 曾燕2021-12-28
字号:AAA
《论语》是我国重要的儒学经典,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结晶。而君子是儒家最高的理想人格,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探寻。

《论语》是我国重要的儒学经典,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结晶。而君子是儒家最高的理想人格,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探寻。为此,河北大学19级汉语言的同学们开展了一项“寻君子”的阅读活动,探寻古代君子的形象与风范。

2.png

最先提出想法的是李同学,他指出:“君子,擅长于与朋友交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有德,不以人不知己而不愠,这与《论语》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谋而合。君子,不给他人设限,而是反过来要求自己,这是对自我德行的追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3.png

而王琳同学却从君子的行为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引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一句话,在她看来,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比起外物的享乐,君子更注重知识和道德的追求,因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对于饮食和居住,他们只要求“活着”,但对于修身,他们就开始敏和慎。为人处世,他们谨慎小心,并时刻注意着找有道德的人进行学习和修正。这种对比,是因为他们内心的追求在于“修己”,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与现实社会中的“享乐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值得为社会所推广。


4.png

董悦说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君子不器”,并引了钱穆先生的观点:“器,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今之所谓专家之学者近之。不器非谓无用,乃谓不专限于一材一艺之长,犹今之谓通才。才艺各有专用,器,俗称器量,器量大则可以多受。识见高则可以远视,其用不限于一材一艺。近代科学日兴,分工愈细,专家之用益显,而通才之需亦因以益亟。通瞻全局,领导群伦,尤以不器之君子为贵。此章所言,仍是一种通义,不以时代古今而变。”在她看来,人也应像君子一样,做个斜杠青年,掌握不同的技巧,才能有所成就。

5.png

对于外物,刘晓同学则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她认为:君子看重道义,对于利益,他们却不像小人一样在意,这是由于君子与小人的追求不同。君子追求自己的修养和大道的培养,小人追求利益的实现,两者追求的不同就代表了两类人的义利观念。而先人所谓将“义”、“利”的绝对对立和与身份地位挂钩却不太符合实际。但如今的社会却充满着对利益的崇拜和盲目追求,君子的这种义利观应该普遍推广到教育中,引导人民追求内心的道德修养。


还有很多观点,在此便不过多赘述了,关于君子,《论语》中共有明确的59条解释,关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同学们去思考和借鉴,我们下次再见。







[责任编辑:刘鹏]
《论语》是我国重要的儒学经典,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结晶。而君子是儒家最高的理想人格,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