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荐书
《三国志》:三家鼎足逐天下,史家挥笔作篇章
原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方羽馨2021-12-16
字号:AAA
当三国纷争的硝烟渐渐平息,史家便满身风尘地、带着一往无前的意志登场,以一支铁笔书尽流年。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陈寿前半生于蜀汉度过。在当时被宠宦黄皓所排挤的他,在仕途上并不尽如人意。后入晋为官,历经十年艰辛著成史书《三国志》。

雕像.jpg

(陈寿雕像)

私人修史的过程无疑是艰辛异常的。首先便是史料的收集辨析的困难,他所修史书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因为政治立场与恩怨情仇,各种流传的史料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褒贬很难公允,这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很大困难。于是承祚公细细考订,既对历史负责,也造就了这部史书的一大特点——行文简洁明朗。他仅用一篇173字的册命就把汉魏交替这件大事写出来,而据裴松之《三国志注》所说,记载这件事的表奏册诏有20篇之多。

在文字简洁之余,承祚公并没有舍弃文章的风采。《先主传》记载曹刘煮酒论英雄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试探之时,“先主方食,失匕箸”,刘皇叔韬光养晦的心情跃然纸上。他寥寥数笔,便尽写名士风雅、谋士方略、武将英勇。

诸葛亮.jpg

(诸葛亮运筹帷幄的谋士形象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叙事中,陈公亦能做到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蔽缺点。虽尊魏为正统,但对三家一视同仁,除“本纪”与“列传”的区别外别无不同。当然,作为晋朝的臣子,不可避免地会有曲笔回护,如高贵乡公被杀一事,原是曹髦与司马昭起了冲突,但他记载了郭太后历数曹髦“罪过”的令和司马昭等人单方面的表章,有意为其开脱。这也引来后人赵翼感叹道:“本纪如此,又无列传散见其事,此尤曲笔之甚者矣,然此犹曰身仕于晋,不敢不为晋讳也。”

赤壁.jpg

(夕阳下的赤壁古战场)

奋战、厮杀、长戈、飞马,陷阵、冲锋、决战、挣扎,行策、谋划、定计、洞察,鼓舞、围杀、兵不厌诈,设宴、制衡、劫粮、军争,疑心、离间、连环、诈胜。纵观青史,笔笔勇略;能其右者,三国无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若你想了解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时代,更无有史料出《三国志》者其右!


[责任编辑:刘鹏]
当三国纷争的硝烟渐渐平息,史家便满身风尘地、带着一往无前的意志登场,以一支铁笔书尽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