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大家导读
《回归故里》:我是谁的沉思
原创 许焕2021-09-16
字号:AAA
该怎么描述这本书呢?是关于个人和家庭的回忆册?关于法国知识界、高校界乃至法国社会的批评和记录文本?


《回归故里》:我是谁的沉思


该怎么描述这本书呢?是关于个人和家庭的回忆册?关于法国知识界、高校界乃至法国社会的批评和记录文本?或者,将其看作一本试图找寻自己的身份,回答“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写给自己的书?

 7426405.jpg

书中与当下欧美政治极化氛围联系最强的部分,源自作者的发问:“在我的童年时期,我们一家子都支持‘共产党’,共产党构成了我们唯一的政治视野,以及我们的组织原则。既然如此,投票给极右党派或者右派的情况为什么会在我的家庭里变得可能,甚至有时是非常自然的呢?”通过回答这个看似矛盾乃至不可思议的问题,作者为我们展示了法国工人阶级家庭对于政治的思考和对于左翼的失望。在目睹了“ ‘ 工人运动’以及它的传统、它的斗争,还有工人阶级本身、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生活水平、他们的渴望......在政治领域、知识领域、公共空间中消失”的过程之后,作者记录下母亲失望的言论:“左派,右派,没有区别,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同一群人在出钱。

埃里蓬写道:“当人们放弃讨论探索与抗争转而讨论‘必要的现代化’和‘社会重建’; ‘共同生存’的话题取代了阶级关系的话题;‘个体责任’的话题取代了社会对于个人命运影响的话题。压迫的概念,以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在结构上的两极分化的主题在左派政党的官方政治图景中消失了,兴起的是‘社会契约’、‘社会共识’这样中性的概念,在这些概念搭建的框架中,每个个体拥有的权利是平等的,人们应该忘掉他们个人的利益’。”在知识界和公共空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后,曾经支持左翼的选民感到被忽视和遭到了背叛,作者的母亲也在多年后承认自己曾支持过极右翼的“国民阵线”。

或许,更值得的思考问题是,当底层民众所信任的左派不再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和理想,当选民感到被忽略和背叛之后,他们对于左翼的背离是否真的那么不可思议?即使统治阶级可以使用新的话术和概念来“迷惑”民众,但民众日复一日的真实生活终究会让他们清醒过来,戳破看似美好的谎言。


[责任编辑:刘鹏]
该怎么描述这本书呢?是关于个人和家庭的回忆册?关于法国知识界、高校界乃至法国社会的批评和记录文本?